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信息发布者:谭海锋
    2020-04-25 05:35:35   转载

    ONCE影像的读者“小山楼”向我推荐了肥城市孙伯镇南栾村,山东省首批300个“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之一。以往每次在泰东路上经过南栾村都想进去拍摄,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南栾村
    按照惯例,进村后先把整个村子先走一遍,摸清大概情况后再依次进行拍摄。村里的老房子很多,以村子中间的主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以李氏碉楼为代表,东部以朱氏老宅为代表的。很多房子保持了原有的样子,但也有很多用青砖重新建造的房子,几百年的青砖也为这些“新”房带来了别样的韵味。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村里遍布沧桑古朴的巷道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这一处院落的门楼保存完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历史与现代混搭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小朋友告诉我,他姓刘,有门楼的院落是他爷爷的,而且在村子南面还有一个院落也是。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村子东边的一处老民居。
    村子东部的一条大路上有一口古井,古井的旁边就是南栾村曾经赫赫有名的朱进士老宅,几百年前曾是一个漂亮的大院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古井
    朱缁衣,字展宜,其先祖自明朝便卜居于今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孙伯镇孙西村曾发现清代《朱氏祠序》碑石。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朱缁衣中乙未科进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朱缁衣始任富顺知县。在任五年中,朱缁衣“政治具举”,治县理政受到老百姓赞许。
    朱缁衣的才干很快受到“宪司”赏识,“廉其能,旋因公去职”。可老百姓不答应,于是“邑人攀留”朱缁衣在县城设教。最终,“邑人”的诚意留下了朱知县。于是,他选定万寿寺为富顺子弟传道授业。难能可贵的是,身为知县大人,朱缁衣衣着打扮不饰华美,“夏不葛,冬不裘”,一袭土布棉衣与寒门学子们共度寒暑,“循循善诱”之功引得众多学子崇拜。一时间,从学者众多,如乾隆十三年戊辰科进士晏玿及举人陈岐、郭中、胡柏龄、胡椿龄、吴允观、张愈显等皆出其门下。
    朱缁衣一生著作颇多,除道光《富顺县志》提及的以外,还有《沁心编》《皇华记》《制艺》《迂叟吟》等。其中,《皇华记》(一卷)为仅存遗书,书名取自《诗经·小雅》的篇名“皇皇者华”,即“君遣使臣”之诗,表明使臣秉承国君之明命,重任在身不辱使命。书中记录了朱缁衣在富顺知县任上曾奉檄押送军粮往返西藏数月的旧事,所记藏区山川道路及风俗物产颇有史料价值,成为富顺乃至内地援藏的早期珍贵文献。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由老井向西就是朱氏老宅,在大门口可以看到东西厢房。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房顶已经坍塌,这样看老宅在建国后进行过修缮和改建,幸运得以保存至今。西厢房的老大爷在看电视,我想登门拜访,但大爷躲开了,我没有贸然打扰。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小山楼”于2017年拍摄的照片,没想到坍塌的速度如此之快。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东厢房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朱氏老宅北面的古民居,以前应该也是朱家大院的一部分。
    南栾村最值得一看的除了朱氏老宅,还有村西的李氏碉楼。
    碉楼高出普通的民房很多,比较显眼,起初走错了地方,经过询问找到了李老家里,李老夫妻二人经营着一个小商店,得之我来意后热情的带我去参观碉楼。经过一个小胡同,李老打开了一道门,进去就是碉楼所在的院落了。碉楼虽只有两层,但是地基很高,看上去像有三层。建筑风格与东平前口头村的戴家楼一致,应是明朝所建。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进入院落,碉楼确实别具一格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碉楼北墙破了个大洞。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沿此台阶上去就能进入碉楼了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李老告诉我,他并不知道这个碉楼的年代,祖上也是从别人手中买下了这个院落。前几年有德国人来参观这个碉楼,拍了很多照片,做了文字记录,并对碉楼能够保存至今赞不绝口;也曾有人到他这里想要高价购买青砖,卖到西安去修复古城墙,李老没有同意。我想起了马代村的姜老,历史遗存和民间文化的保护离不开守护人的文化责任感和文化良知,即使他们没有这样的自我认知,但内心的责任感驱动着他们要去保护。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碉楼的正面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碉楼的内部,屋顶几乎完全坍塌
    在与小山楼的讨论中,我们一致认为这些古民居已经失去了和现代生活的链接,在村里居住和生活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地方在搞社区建设,村庄合并,生活和管理也越来越现代化,传统的东西在丢失,即使老屋及时修缮,也是面临无人居住和维护的尴尬,这真的是古村落保护的一大难题。
    我想即使这些古民居再也无法与这个时代发生关联,只要它依然矗立在中华大地上,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就不会消失。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参观完碉楼,李老热情的请我到家里喝茶,盛情难却。李老告诉我村里曾有十个庙,他小时候还有三四个庙尚在,而且还有很多碑刻,虽然碉楼幸免于难,但庙和碑刻在文革中损毁了,已全无踪迹。李老是高中生,曾就读于东平一中,但因文革没能参加高考,当时的东平一中还是冀鲁豫第七中学,后来回村里小学做了老师。
    早在2017年时,山东省就着手修缮这些古民居,公布了300处文化遗产名单,其中泰安市就包括南栾村的李氏碉楼和朱氏老宅,还有东平常庄村的颜氏家庙和前口头村的戴家楼等,如今3年的时间过去了,上述这些古民居、古建筑仍未得到修缮,常庄村的颜氏家庙更是被村民围起来做了鸡圈。南栾古村,承载“乡村记忆”的古村落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